
詳情
豬支原體性肺炎,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,以呼吸困難、咳嗽、氣喘為主要特征。近年來,因異地引種增多,流通交易頻繁,加之飼養管理不善等原因,導致該病發生率不斷上升,發病後不僅治療成本高,短期難以根除,而且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,給淨化工作帶來難度。因此,各養豬場必須貫徹“以防為主,防重於治”的方針,一旦發病要及時采取隔離、消毒、免疫、治療、淘汰、淨化等綜合性措施加以防控,杜絕擴散傳播。
流行特點
本病以冬春寒冷季節多發,病豬和帶菌豬是傳染源,主要通過呼吸係統傳染,新發病豬場極易通過引種而發病。在新疫區常呈暴發性流行,症狀重,發病率和致死率均較高,多為急性經過;在老疫區常呈慢性經過,症狀不明顯,致死率低。氣候驟變、飼養管理和環境衛生條件較差、繼發感染等原因,可使混合感染的幾率大大增加,導致病情加重,飼料轉化率下降,致死率增高,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。
臨床症狀
該病為豬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,在臨床上以呼吸困難、咳嗽、氣喘為主要特征。豬支原體病原對肺髒有親嗜性,主要侵害豬的肺髒,導致肺髒病變部位呼吸功能喪失。該病潛伏期一般為11天~16天,最短3天~5天,最長可達1個月以上。
預防措施
加強飼養管理,堅持自繁自養:未發病地區或豬場應堅持“自繁自養”原則,嚴格執行產房、保育舍“全進全出”的飼養管理方式;需從外地購豬時,必須嚴格實施引種檢疫,引入後須隔離觀察1個月~2個月,經確認無病後方可合群飼養,以杜絕病原傳入。
改善養殖條件,減少應激反應:保證適宜的飼養密度。冬春要切實加強防寒保暖,夏秋要做好防暑降溫,並經常保持圈舍空氣流通,努力降低氨氣和灰塵量。平時盡量減少豬群轉欄和混群的次數,仔豬斷奶不換圈、不換料,斷奶後仔豬繼續在產房飼養3天~7天後再轉入保育舍。各階段換料要逐漸過渡,防止發生應激反應而誘發該病。要做好日常消毒工作,經常保持圈舍幹燥、環境清潔。每天要及時清理糞便、汙物,進行無害化處理,每周堅持對圈舍環境至少進行1次~2次消毒。
按照程序免疫,搞好日常消毒:常發病豬場可根據本地區及本場疫情實際情況,科學地製定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,定期實施豬氣喘病疫苗免疫接種。對成年種豬,每年用豬氣喘病弱毒凍幹疫苗免疫接種1次;後備種豬於配種前免疫接種1次;仔豬於7日齡~15日齡免疫接種1次;對已感染的病豬,可腹腔注射接種豬氣喘病兔化凍幹苗。開展檢疫淨化,建立健康豬群:對於常發病地區或呈隱性感染的豬場,要經常開展檢疫淨化,及時檢出病豬和可疑病豬,分群隔離,及時治療,逐步淘汰,建立不攜帶豬支原體病原的健康豬群。
掌握時間節點,定期保健預防:針對呼吸道感染疾病嚴重的豬場,在冬春常發季節、換季時節和斷奶時期,實施階段性藥物預防。母豬可於產後3天、後備母豬配種前一周,選用泰暢(主要成分:50%酒石酸泰樂菌素)混飼7天,用量為400克/噸飼料。仔豬斷奶後在飼料中添加泰暢+萬特斐靈(氟苯尼考粉劑)+綠益態(主要成分:多種維生素、必需氨基酸、益生菌),用量分別為400克/噸飼料、800克/噸飼料、1000克/噸飼料,連用7天。育肥豬轉群變料後可按照上述仔豬用藥物和劑量連續給藥7天進行預防。在高發季節全群預防,可在飼料中添加新開元(鹽酸沃尼妙林預混劑)+並可清(主要成分:桑白皮、苦杏仁、紫蘇子、牛蒡子、桔梗、黃芪多糖等)+綠益態,用量分別為200克/噸飼料、1000克/噸飼料、1000克/噸飼料,每月連喂10天,連用2月~3月。
治療方案
早發現、早隔離、早治療,是有效控製該病,嚴防擴散傳播的重要環節,對於發病或呈現混合感染的豬群,要合理選擇敏感性藥物及時治療。
對於發病較輕,尚有較強食欲的病豬,可群體混飼或混飲給藥。如在飼料中添加泰暢+萬特斐靈,用量分別為500克/噸飼料、1000克/噸飼料,連續飼喂10天;同時在飲水中添加綠益態1000克/噸,讓豬自由飲用,
症狀嚴重不食者,可肌注萬特斐靈+康特康(20%長效土黴素),分別肌注,每天1次,連用3天。萬特斐靈用量為20毫克/公斤體重(按原藥計),康特康用量為0.1毫升/公斤體重;或肌注肺寧得樂(10%氟苯尼考注射液),劑量為0.2毫升/公斤體重,兩天1次,連用2次為一療程;或肌注丁胺卡那黴素,劑量為2萬單位/公斤體重~4萬單位/公斤體重,每天1次,連用3天~5天。有飲食欲後在飼料中添加新開元+並可清,用量分別為250克/噸、1000克/噸,連續飼喂21天,以鞏固療效。
對於混合感染的豬群,可選用萬特斐靈+新附優特樂(主要成分:磷酸泰樂菌素、磺胺二甲嘧啶)混飲或混飼治療,用量均為1000克/噸飼料,重症劑量加倍,連用7天~10天;在混飲或混飼治療的同時,可肌注10%氟本尼考注射液,劑量為0.2毫升/公斤體重,每兩天1次,連用2次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上一個:
無
下一個:
豬死後流鼻血是什麽病,怎麽防治?
上一個:
無
下一個:
豬死後流鼻血是什麽病,怎麽防治?